產險小幅成長、投信期貨逆勢上揚 金融三業後市展望
作者:管理員
2025-09-08 ‧ 68次閱讀
產險小幅成長、投信期貨逆勢上揚 金融三業後市展望

金管會公布最新數據,2025年前7月金融三業稅前淨利僅4,866.17億元,年減36.75%,創下近年來少見的大幅衰退。其中,銀行業逆勢創新高,稅前盈餘達3,699.4億元,靠利息與手續費收入支撐;但壽險業受匯損與投資收益下滑重擊,獲利驟減逾9成,證券期貨投信業亦因成交量萎縮、券商獲利銳減而表現不佳。整體金融業面臨國際局勢、匯率與投資市場多重挑戰,未來走向引發關注。

一、金融三業整體獲利表現:年減36.75%,壓力全面升高

根據金管會統計,2025年1至7月金融三業(銀行、保險、證券期貨投信)合計稅前淨利為 新台幣4,866.17億元,相較2024年同期大幅減少 2,826億元,年減率高達 36.75%

造成此結果的關鍵因素包括:

  1. 投資獲利大幅縮水:全球市場震盪,金融機構在股市、債市與其他投資收益明顯減少。

  2. 匯率波動影響:新台幣在第二季強勢升值,特別重創壽險業的海外資產部位,導致巨額匯兌損失。

  3. 美國貿易與關稅政策:川普政府上任後,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升高,壓抑資產配置的靈活度。

整體來看,金融三業在經營環境惡化下,僅有銀行業展現穩健增長,成為撐住金融體系獲利的主力。

二、銀行業獲利逆勢增長:利息與手續費收入帶動

銀行業2025年前7月稅前盈餘達 3,699.4億元,再創歷年同期新高,年增125億元(+3.5%)。

1. 本國銀行表現最佳

  • 獲利 3,531.9億元,年增246.8億元(+7.5%)。

  • 主因包括:

    • 淨利息收入增加:受惠於貸款需求持續、利差擴大。

    • 手續費收入成長:信用卡、理財、基金銷售等業務表現亮眼。

    • 呆帳減少:資產品質改善,壞帳提列壓力降低。

2. 外銀與其他金融機構表現分歧

  • 在台外銀與票券公司部分表現平平。

  • 儲匯則因匯兌影響,出現 99.7億元虧損,但虧損幅度已較上半年縮小。

整體來說,銀行業的核心業務仍展現高度韌性,是金融三業唯一維持正成長的支柱。


三、保險業獲利陷入低谷:壽險業受重創

1. 壽險業獲利腰斬九成以上

壽險業2025年前7月稅前淨利僅 232億元,較去年同期減少 92.3%
主要原因:

  • 財務投資利益大減:規模高達 5,917億元的減幅,成為重傷。

  • 匯兌損失:新台幣強升導致海外投資大幅虧損。

  • 業務費用增加:成本上升47億元,加重壓力。

雖然承保利益有所改善,但不足以彌補投資與匯損的巨額缺口,壽險業獲利創下近年低點。

2. 產險業穩健成長

產險業前7月獲利 192億元,年增6.1%。

  • 主要受惠於 承保利益提升,特別是汽車保險、健康保險業務成長。

  • 與壽險業相比,產險業受到投資市場波動的影響相對有限。

保險業內部兩極化,壽險承受沉重壓力,產險則維持穩健。


四、證券期貨投信業:成交量不足,證券業獲利大減

2025年1至7月,證券期貨投信業合計稅前淨利 742.77億元,年減20.45%。

1. 證券業表現不振

  • 稅前淨利年減 27.8%,減少 206.51億元

  • 主要因股市成交量較去年明顯下滑,導致:

    • 經紀業務收入下跌。

    • 自營部門獲利縮水。

    • 承銷市場動能不足。

2. 期貨業逆勢增長

  • 前7月稅前盈餘年增 5.5%

  • 主因在於 自營操作績效佳,加上避險需求增加,帶動期貨市場交易活絡。

3. 投信業穩步擴張

  • 前7月獲利年增 9.2%

  • 資產管理規模擴張,基金銷售與管理費收入提升。

整體來看,雖然期貨與投信表現尚可,但無法彌補證券業的獲利大幅萎縮。

五、外部環境影響:川普政策與匯率風險

1. 美國政策的外溢效應

  • 2025年1月川普上任後,推出一系列貿易與關稅政策。

  • 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波動,投資人避險需求提升,影響金融三業獲利。

2. 匯率變動的衝擊

  • 新台幣第二季快速升值,直接造成壽險業與儲匯巨額損失。

  • 企業與金融機構在海外資產布局面臨挑戰,風險控管難度增加。

這些國際因素,未來仍將持續影響台灣金融業的經營環境。


六、金融三業後市展望

1. 銀行業:仍具韌性

  • 在利率與經濟基本面支持下,銀行業有望維持穩健。

  • 但需注意貸款需求是否受經濟波動影響。

2. 保險業:亟需調整資產配置

  • 壽險業需加強 避險工具運用,降低匯率與投資市場的波動風險。

  • 產險業則可望維持溫和成長。

3. 證券期貨投信業:依賴市場活絡度

  • 股市成交值若能回升,證券業有望止跌回穩。

  • 期貨與投信仍具成長動能,但規模有限。


七、結論

2025年前7月,金融三業表現強烈分化:

  • 銀行業 利息與手續費收入支撐,逆勢創新高。

  • 壽險業 遭遇匯率與投資雙重打擊,獲利驟減逾九成。

  • 產險業 保持小幅成長,展現韌性。

  • 證券業 因成交量不足陷入低潮,期貨與投信則逆勢上揚。

整體而言,金融三業總體獲利仍大幅下滑,反映國際局勢與匯率風險的挑戰。未來,台灣金融業必須在資產配置、風險控管與創新業務模式上持續調整,才能在全球金融不確定性中站穩腳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