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受到對等關稅爭議、政府持續打炒房,以及企業決策趨於保守等多重因素影響,2025年第二季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交易明顯放緩。根據仲量聯行最新數據,Q2總成交金額為615億元,較第一季下滑24%,年減13%,累計上半年為1,427億元,年減幅達9%。不過專家指出,第三季起若政策逐漸明朗,加上年底向來為商用市場旺季,下半年交易量仍有望逐步回溫。
政策與關稅雙壓力 商辦交易轉冷 廠辦成資金新寵
政策與市場信心雙重壓力 Q2交易縮水
根據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侯文信在季報記者會上指出,第二季商用不動產市場受兩大因素影響最深:其一為中央政府打炒房政策仍未鬆綁,尤其對資金運用、購地計劃產生抑制作用;其二則是中美貿易緊張升溫,台灣企業擔憂對等關稅上路,使部分資本支出與長期投資計劃轉趨保守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業者進場意願降低,觀望期拉長,導致土地與辦公室交易雙雙下降,整體Q2交易量明顯低於預期。
A辦交易放緩 但工業不動產連三季成長
觀察不同資產類別的表現,商辦市場中以A級辦公室放緩最明顯。儘管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等核心商圈租金仍高,但受高單價壓力與經濟不確定性影響,企業採取延後或縮小規模的租賃策略。
根據侯文信分析,目前信義計畫區A級辦平均租金約每坪3,700元,部分高樓層與特殊條件辦公空間則上看4,000至5,000元。儘管租金維持高位,但成交速度不如以往積極。
與此同時,工業不動產成為亮點。根據仲量聯行統計,工業不動產已連續三季交易量成長,反映AI供應鏈建設需求持續,特別是科技業、伺服器組裝、半導體供應鏈等產業仍積極布局高效廠辦空間。
侯文信指出,企業更偏好新型、具規模的廠辦產品,尤其是在台中、桃園、竹南等地,廠辦需求表現出高度剛性,即使面臨政策不確定,也未明顯減緩。
小坪數商辦受青睞 短租彈性成優勢
從租賃市場來看,仲量聯行商用不動產部副總經理游淑芬觀察指出,2025年上半年200坪以下的小單位辦公室租賃成交占比達48%,創歷年新高。
小單位辦公室具備三大優勢:
裝潢成本較低,企業初期進駐負擔較小;
租期彈性,一般2年短租期對比傳統5年期更具靈活性;
決策快速,中小型企業或新創團隊可快速簽約使用。
游淑芬也透露,共享辦公室、商務中心等彈性空間近期詢問度增加2至3倍,反映出企業傾向降低長期投資壓力、以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。
政策牽動資金動向 第四季可望出現轉折
對於下半年走勢,侯文信持相對樂觀態度。他表示,企業在上半年採取保守觀望策略,導致部分需求被延後,若下半年政策面逐步明朗,例如對等關稅問題有解、政府對不動產政策出現調整方向,市場有望重拾信心。
侯文信預估,今年第四季或明年第一季,政策走向將更清晰,不排除將出現新的資金投入與買賣熱點,屆時市場交易量可望明顯回溫。
目前市場觀察重點包括:
央行對房市信用政策的態度是否轉向;
產業結構是否出現新的需求如AI、新能源工廠;
台商回流與供應鏈重組是否進一步加速土地、廠辦需求。
政府連開案、公辦都更成新興焦點
面對民間建商購地意願減緩,政府政策逐漸轉向主導型開發模式。侯文信指出,近來多家大型建商已轉向政府「連開案」與「公辦都更」,透過與政府合作取得開發權,減少政策不確定性與投資風險。
這類土地開發多由政府取得後公開招商,交易過程規則明確,吸引大型建商參與,也為市場注入活水。侯文信預期,這類案件將於下半年陸續進入實質開發與招商階段,成為市場另一支撐力量。
中長期租金看升 市場結構持續調整中
即使短期市場遇到逆風,仲量聯行仍看好中長期商用不動產的租金走勢。根據現有租金水準與供給結構,未來新完工辦公室大多位於蛋黃區或重大交通節點,價格仍具撐盤條件。
侯文信指出,未來商辦租金仍將呈現「緩步上升」趨勢,特別是在具綜合機能、綠建築認證、交通便利等條件優良的辦公物件,將持續受到企業青睞。租賃價格的變化也將促使市場重新調整取樣基準,更貼近真實交易結構。
投資風向:產業型資產與高彈性產品受青睞
整體觀察2025上半年,商用不動產投資資金正出現轉向,從傳統A辦與商場轉向具產業連結、租賃彈性高的資產。
熱門資產類型包括:
新型廠辦:尤其位於中南部的智慧工業區,吸引AI、電動車、伺服器業者布局。
共享辦公室:靈活租賃模式降低經濟不確定性風險。
政府導入開發案:如連開案、公辦都更等,有制度保障、稅務透明性高。
這些趨勢反映出投資者不再僅看報酬率,而更重視「風險控制」與「政策適應能力」。
下半年有望築底反彈 靜待政策明朗
2025年第二季商用不動產市場雖表現不如預期,但並非全面悲觀。仲量聯行強調,在產業結構轉型與資金尋找避風港的驅動下,下半年仍存在諸多反彈契機。
未來兩季關鍵觀察點包括:
政策是否明朗與調整;
對等關稅是否落地或擱置;
資金動能是否從住宅市場轉入商用市場;
AI、半導體等產業是否帶動新一輪廠辦需求。
在多空交錯的市場氛圍下,企業與投資人更應聚焦資產基本面與彈性配置,順勢而為,伺機進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