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房市受政策、利率與景氣等多重因素影響,交易量急凍,讓原本依靠成交獎金為主的不動產業員工薪情全面下滑。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資料,今年前九月不動產業受僱員工無論是總薪資、經常性薪資、或非經常性薪資,全數較去年同期衰退;其中非經常性薪資年減 11.9%,跌幅最為驚人。曾經風光的高獎金房仲,如今卻面臨「沒成交、沒收入」的嚴苛現狀。本文將深入解析政策影響、交易量急凍原因、不同職位薪情變化、房仲產業面臨的競爭壓力,並探討在這場產業寒流中,業者如何透過專業能力突圍。
📉 一、房市急凍!數據揭露不動產業薪情全面下滑
根據官方統計顯示,今年前九月不動產業受僱員工三大薪資項目「全面倒退」。
📊 1. 不動產業薪資全面年減
每月總薪資:年減 3.5%,降至 5.76 萬元
經常性薪資:年減 0.6%,約 4.45 萬元
非經常性薪資(獎金、提成):年減近 12%,僅 13,113 元
其中最值得關注的,就是非經常性薪資大幅下滑,已反映出市場「沒案子、沒成交」的困境。
🏚️ 2. 曾經領先其他產業,如今反成落後
2021 年時,不動產業平均薪資曾高於整體產業,但隨著房市景氣降溫、投入者大量增加,競爭也加劇:
房市成交量下降
新人湧入攤薄業績
業務員獎金被壓縮
低價高競爭的個案增加
如今不動產業薪資不僅追不上其他產業,甚至掉出高薪行列,再度證明:房市景氣榮枯與薪資息息相關。
💸 二、高度依賴成交的產業結構:沒成交就沒收入
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指出:「房地產業的收入結構,與成交量高度連動。」
🏦 1. 不動產業薪資結構特殊
基本底薪偏低甚至零底薪
非經常性薪資占比高達五成以上
獎金、提成是主要收入來源
當市場景氣佳,成交量旺,只要成交幾件,就能月入數十萬元。
但當市場急凍,獎金蒸發,薪水可能「瞬間腰斬」。
❄️ 2. 信用管制全面收緊
近兩年房市受到多重利空壓力:
銀行高風險戶限貸
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
多次升息後購屋負擔增加
政府打炒房政策持續監管
這些政策不只影響買方,更直接冷卻市場氛圍,使民眾購屋態度轉為觀望。
🚪 三、2025 年買賣移轉量恐創 26 年新低
根據最新預估,2025 年全台買賣移轉棟數可能僅剩 26 萬棟,刷新近 26 年新低紀錄。
🧊 1. 民眾觀望情緒濃厚
高房價+高利率
政策不確定性高
首購族資金壓力大
投資買盤撤退
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下,成交速度明顯放緩。
💼 2. 房仲第一線感受最深
房仲業務每天站在第一線接觸客戶,因此對景氣變化最敏感:
看屋量減少
出價保守
議價更兇
成交週期拉長
成交量下降,對房仲來說就是直接的收入減少。
🧍♂️ 四、「高專」房仲受到最大衝擊:零底薪成最大壓力
這一波房市寒冬中,受影響最深的就是零底薪、高獎金的高專房仲。
💥 1. 景氣好時月入百萬,景氣差時卻沒收入
在市場火熱時:
成交一件就賺一次
熱門地段案子好賣
廠商推案多、客群多
月入 30–100 萬很常見
在市場不佳時:
成交量急凍
案源減少
客戶出價保守
獎金大幅縮減
無底薪讓高專房仲必須靠獎金生存,在房市冷卻時壓力倍增。
🏢 2. 大品牌吸走案源,中小型仲介被壓縮
市場集中現象越來越明顯:
大型房仲靠品牌、廣告、資訊優勢吸走大量案源
獨立品牌、在地房仲難以抗衡
中小型房仲多以「高專制」為主,影響更大
產業內部競爭加劇,讓原本依靠人脈、在地經驗的小型仲介更難生存。
🧩 五、產業擴張過快也造成薪資反轉
陳傑鳴指出,過去兩年房市火熱、建商推案量大,房仲大量擴張,使得市場被過度稀釋。
📈 1. 過度繁榮時的「泡沫擴張」
仲介加盟店快速增加
新人湧入業界搶分一杯羹
推案量大到供不應求
市場出現「案好不好都賣得掉」的錯覺
然而,當市場反轉時,過量人力反成負擔。
📉 2. 市場反轉後的「沉船效應」
同樣的案源,卻要分給更多業務
案件銷售速度變慢
客戶談不攏,成交率下滑
收入縮水成必然結果
薪資之所以全面下滑,不只是市場冷,也是供給端人力太多造成。
🧠 六、房仲未來的生存法則:專業成為關鍵競爭力
陳傑鳴強調:「未來買方看得更細,業務能力更不能只靠話術。」
📚 1. 買方更重視專業,而非單純熱情
現今買方越來越理性:
法規、稅務問題要懂
貸款方案要會分析
成本結構 & 市場價差要解釋
交易流程透明化要做到
過去靠熱情、靠運氣成交的模式已經過時。
🗂️ 2. 法規與金融能力成為必要條件
未來房仲必備專業能力:
房地合一稅理解
土地使用分區與法規
首購、換屋族群貸款策略
中古屋屋況評估
區域市場報告撰寫
能提供整合型服務的業務,才有機會在寒冬中脫穎而出。
🧭 3. 迎接「專業房仲」時代
房市越冷,越能看出差異:
有專業者活得下去
只會話術者淘汰速度加快
不動產業正在從「人海戰術」轉向「專業導向」。
🏦 七、產業寒冬何時回暖?三大變數影響房市走向
要判斷不動產業薪情何時回升,必須觀察以下三項關鍵因素。
📍 1. 利率是否下降
升息使購屋成本大幅增加,利率回落將有效刺激需求。
📍 2. 信用管制是否放寬
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大幅壓抑市場,若鬆綁,交易量將回升。
📍 3. 政府政策方向
若政策轉為支持剛性需求房市,影響將更為顯著。
在這三大變數未明朗前,房市仍可能維持低迷,而不動產業薪情也難以回升。
📝 八、結語:房市寒冬,是挑戰也是再進化的機會
🏠 房市冷、薪資掉、競爭強,但危機同時也是轉機。
在這個景氣下行的階段,不動產業者若能:
強化法規與金融知識
提供更完整的顧問型服務
以專業代替話術
精準掌握市場真實需求
就有機會在這場寒冬中突圍,成為下一波景氣復甦時的贏家。
房市不會永遠冷,但專業能力會留下來。